胸怀千秋伟业,恰是百年风华。百年逐梦今朝圆,今非昔比说中国。云兴东方,聚焦青年。欢迎收看今天的“东方学子说”我是王子阳。本期视频的主题是《弘扬塞罕坝精神.勇担新青年使命》。
在浑善达克沙地南缘有一个名叫塞罕坝的地方。这里生长着百万亩林海,为华北特别是京津地区构筑起一道绿色生态屏障。新中国成立初期,塞罕坝还是“飞鸟无栖树,黄沙遮天日”的高原荒丘,有风吹过都是飞沙走石,对面不见人。经过50年连续不断的治沙植树,如今的塞罕坝已成为拥有112万亩人工林、森林覆盖率达79.4%的绿色明珠。
创造这一变荒原为林海、让沙漠成绿洲奇迹的,是几代塞罕坝林场干部职工。他们在50年的时间里,用生命和热血开创了一番伟业,同时也铸就了艰苦创业、无私奉献、科学务实、开拓创新、爱岗敬业的塞罕坝精神。
塞罕坝地处高寒地区,最低气温零下43.6℃,一年中零下20℃以下的天数达120天,年均积雪7个月。近50年来,塞罕坝人在这样恶劣的气候环境和艰苦的生活条件下,啃窝头、喝冷水、住马架、睡窝棚,以苦为荣,以苦为乐,以坚忍不拔的顽强斗志,在流沙中植树,在荒漠上建房,创造了“人逼沙退、绿荫蓝天”的伟大业绩。
塞罕坝人视林场为家乡,将绿化当事业,几十年如一日地扎根基层,无怨无悔,矢志不渝。建场初期,承德二中刚刚毕业的七名女高中生,毅然决然地离开城市来到塞罕坝林场,书写了“七女上坝”的感人故事。1985年,塞罕坝林场下放到围场县管理时,在国家基本没有投入的情况下,许多干部坚持留了下来,默默奉献。正是这样的塞罕坝人,用自己的青春、智慧、热血和生命,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绿色赞歌。
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,塞罕坝林场曾经多次遭遇阵痛、陷入困境,但他们坚持解放思想,深化改革,转换机制,确立了“生态立场、营林强场、产业富场、人才兴场、文化靓场”的发展战略,把林场的教育、医疗纳入地方体系,并在加强保护的前提下,大力发展二三产业,走出了一条以副养林、以林兴场、多业并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,每年为地方创造上万个就业岗位,实现社会总收入5亿多元。
几代塞罕坝人把个人理想与林业事业、个人选择与国家需要、个人追求与人民利益紧密结合起来.始终以造林绿化为崇高使命,坚持“先治坡、后治窝,先生产、后生活”.兢兢业业,倾心工作。塞罕坝人这种脚踏实地、一丝不苟、呕心沥血的精神表现出了对绿色、对人民、对事业的无限热爱。
本期节目到这儿就结束了,我们下期再见!
招生咨询热线:0316-2901888、0316-2901877
学校地址:
河北省廊坊市开发区东方大学城一期圣陶路(主校区)
河北省廊坊市开发区东方大学城二期白居易道(医学院校区)
河北省廊坊市开发区东方大学城一期圣陶路东(文物与艺术学院校区)
邮箱:oitoffice@126.com